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4806.4-2016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陶瓷制品》,陶瓷碗盘作为食品接触材料需进行强制性检测。以下是关键要点及流程梳理:
一、检测核心标准与范围
1. 适用标准
- GB4806.4-2016:专门针对陶瓷制品,取代旧标准GB13121-1991等。
- GB4806.1-2016:食品接触材料通用安全要求(如感官、迁移物限量)。
2. 覆盖产品
- 陶瓷碗盘:所有直接接触食品的陶瓷餐具,包括深盘、浅碟、汤碗等。
- 特殊分类:按形状分为扁平制品(深度≤25mm)、空心制品(深度>25mm),检测限值不同。
二、必检项目与技术要求
检测类别
重金属迁移
物理性能
感官要求
三、检测流程步骤
1. 分类送检
- 按器型分类:扁平制品(碗/碟)、空心制品(深碗/杯)分开检测。
- 彩绘工艺差异:釉下彩、釉上彩需分别测试(釉上彩需额外关注铅镉迁移)。
2. 实验室测试
- 模拟液:统一使用4%乙酸溶液(体积分数)浸泡。
- 条件设置:
- 常温使用制品:22℃浸泡24小时;
- 可微波制品:100℃浸泡15分钟。
3. 报告与认证
- 检测机构出具CNAS/CMA资质报告,附迁移量实测数据;
- 通过后颁发GB4806.4合规证书(有效期通常1-2年)。
四、企业合规关键点
1. 标识规范
- 必须标注:"食品接触用"、材质类型、使用温度范围、生产商信息。
- 禁止使用:"可微波"等未经验证的声明。
2. 彩绘工艺风险
- 釉上彩颜料需单独测试重金属迁移,优先选用矿物颜料。
- 图案油墨配方变更需重新送检。
3. 常见失败原因
- 铅镉迁移超标(劣质釉料导致)|标识缺失|实验室未获CNAS资质。
五、建议与注意事项
- 新规动态:2024年9月后全面执行GB4806.4-2016,旧标准废止。
- 样品准备:同一器型不同花色需分别提供样品(如青花碗与彩绘碗)。
- 延伸合规:出口产品需额外符合欧盟EC 1935/2004(铅镉限值更严)。
> 注:完整标准文本详见《GB4806.4-2016》,检测机构推荐具备CNAS资质的实验室(如德泽威等)。
如需欧盟/美国食品级检测对比,或具体实验室费用咨询,可进一步补充需求。
报价二维码